我想,我們不應該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這樣孩子會變得浮誇,我們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環境,因為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是無法改變環境的,即使大家一起來營造這個環境,也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同意見,我們能交給自己孩子的便只有如何選擇。
最近我很喜歡“選擇”這個詞,順境中,選擇可以使你適可而止,也可以使你貪得無厭;逆境時可以使你浴火重生,更可以使你隨波逐流。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需要選擇,因為魚和熊掌素來不可兼得;人生最慶倖的事情也是選擇,可能這是上帝留給人們最原始的能力。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懂得取捨,懂得如何選擇。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絕對正確的,那麼我認為這樣的言論實在是有些淩駕於法律之上,我不提倡,但是這個世界上確實有很多事情是很難說的清楚,所以選擇變得尤為重要,或許說小孩子太小不必涉及太深,我卻覺得很多事情是需要在幼時就應該讓孩子知道的,然後在他的成長中慢慢領會。
目前關於孩子的新聞一般都是因為受不了委屈,然後選擇輕生。然後大街小巷的都在提倡挫折教育。
我卻覺得十分兩頭起,先說委屈,為什麼孩子受不了委屈?這是提倡挫折教育的關鍵,爸爸媽媽把本來無私的子女之愛變成了無底線的溺愛,讓孩子從出生到輕生的整個生命過程只收到過一次刺激,或許不打,但確實是未曾經歷過的“羞辱”(很可能並不是羞辱,或許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執行),由於實在是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於是他/她輕生了。可是他/她為什麼會選擇輕生呢?
在孩子的整個生長過程中,他/她不只一次的聽到了各種“死”的詞彙,比如累死,氣死,煩死等這類消極的看法,久而久之會不會讓孩子以為這其實就是一種擺脫“羞辱”的最好辦法呢?是不是就一了百了了呢?如果真是如此,那麼一個孩子的輕生就真的是父母造的孽,付出了不說還活脫脫害死了自己的孩子。(想當然的說一句,這些想法都是我個人認為,任何人都可以選擇不贊同,但是我堅信!)
我們準備讓孩子每一樣可以的或者不可以的都嘗試一下,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做事不僅僅可以得到誇獎和禮物,還可能得到教訓和懲罰。適當的羞辱其實個人覺得也是可以的,試想一下,我們這一代(80後)有多少人沒有被責備過?有多少人沒有被貶低到顏面無存的境地?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過,不僅僅是80s,哪個年代幾乎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而且是大多數。傷自尊有的時候是件好事,起碼有自尊的人才會被傷,這樣的人才能夠被激勵,哪怕只是為了沒有下一次。
周總理常說的一句話是:“活到老,學到老。”相信細心的朋友也會注意到,雖然曾經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是十分喜好學習,但是如果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不屈居人後,都沒有辦法避免說不學習,雖然當下是個追求利益和社會關係網迅速發展的社會,不勤奮的,不思進取的人是絕對不會討人喜歡的。如果你所在的單位足夠大,人足夠多,相信你一定能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
孩子自在媽媽的肚子裡時已經開始自主學習了,幼兒時更是飛速的成長中,他/她在爸爸媽媽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學習和成長,而後又在幼稚園中和小朋友們相互學習,有了對身邊事物初步的認識和態度,我們在用“習慣”教育自己的孩子。姥爺在世時時常教導我說“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什麼樣的自己”。如今,我很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平時生活太過放縱,回家後面對孩子不容易克制,經常在不經意間暴露出自己品行拙劣的一面,這會是孩子成長中的敗筆,也可能是在教育孩子中成為終生的遺憾。
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一個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最最重要的就是學習的方法。我想上過學的很多朋友都深知學習的苦悶,當孩子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之前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來對待學習,我覺得太扯,至少只有極少數人是成功的,不能作為範例。所以我更喜歡討論如何學習的問題,當然這應該是因人而異的,有雷同,但絕對不是唯一的,絕對的。
我曾經是老師最喜歡的學生之一,我也曾經是老師最頭疼的學生之一,我更有一段時間是被老師所放棄的,16年的學生生涯沒能讓我體會到學習的重要,直至步入社會後才讓我一瞬間有了大愚若智的感覺。自以為無所不能的我在工作生活中四處碰壁,能力是源於學習的。
大學時,我記得《電腦基礎》的老師曾經這樣告誡過我們說,“不要覺得自己會了就可以不聽課,考試時過的人不會太多的”。考試確實不同於面對著電腦的操作,所以第一次考試就死傷大半。
今天,我想說,不要自以為是就開始輕視正在做的事,在學習中更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夫子說,“溫故而知新”。越是基礎的問題,越是值得多看多聽多學,如同大樹紮根,一顆百年大樹的成長依靠的絕對不是它年復一年的枝繁葉茂,更是入地三尺的根須才可能經得住上百年的風雨洗禮。
知識是應該被尊重的,所以我十分不建議用自以為是的觀念或用自己還未弄清楚的知識來教育孩子,這是百分百的誤導,這種誤導不僅僅會對本來要吸收的內容有了錯誤的認識,久而久之會令孩子在模棱兩可之間隨意的作出一些決定,這絕對不會是一個好的習慣。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對不確定的內容上對孩子講“不”,如果害怕這樣會讓孩子認為父母是無知的,那麼最好在講不知道的同時,當著孩子的面解決這樣問題,工具書也好,互聯網也好,給孩子一個態度,和孩子一同學習,我相信這會是一個很好的榜樣的形象,而且與子同樂不正是作為爸爸媽媽來講最幸福的事情嗎?
隨著時間的推移,之前對於孩子教育的問題變得越來越沒有底氣,之前總是振振有詞,說起來總是頭頭是道,可現實只會是我尷尬,生活習慣幾乎是潛移默化的,雖然我們能在大方向上制定很多計畫,希望對孩子有更加正確的引導,可骨子裡的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留給一些什麼給孩子,然後孩子會在將來的某一刻釋放出來,使我們詫異。
於是,我放棄很多美其名曰為了孩子的計畫,現在的我更相信,父母做好自己的意義並不是為了孩子讓自己過著類似教科書一樣的生活,而是活出更真實的自己。孩子會因為環境而建立自己的世界觀,但這個環境本身就存在很多因素,雖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會很深,但是太在意不如順其自然,畢竟太在意就會變得不自然。
To update:Sunday,April 9, 2017 23: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