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詞,換位思考。一句話,如果是你,你要如何?

這裡想說的是理解與感動。最近看了很多的綜藝節目,節目裡不乏對父母親情,男女之愛的演繹,不得不說都很讓人感動,不禁落淚。

節目一路看下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對逝去父母的思念,不是那些驚世駭俗的愛情,最讓我如癡如醉的是那個所謂“小情懷”的節目,當然,我想說的不是所有的“小情懷”,而是那些似曾相識的經歷,讓我一直不能釋懷。

有些事讓我們理解,讓我們懂得,可這種理解似乎很表面,因為它無法讓我感同身受。只有那些真的經歷過的幸福和遺憾,才更能讓人從今日的作品中看到昔日的自己,只有那時,心裡似乎才可能得到最大的慰藉。

txan_cy&jx.jpg

聲明一下:

每個故事因為觀看的人的不同,理解也是不同的,認知或者這裡要說的感動也一樣,可能是不相同的。

為什麼要聲明這一點呢?很多媒體裡對《太想愛你》中的常遠定位成一個北漂,一個“打拼族”。我是不以為然的,因為這幾乎是一個尋常大學生畢業後都要吃的“苦”,算不上打拼,也很有可能只是苦熬。這樣的定位可能只有常遠本人可以解釋,他很可能真是這麼設定的,但是有什麼關係呢?對我來說,反正那是不重要的。

他和她高中同桌,相識,相知,共同生活,共同學習,一起度過了人生中最青澀的三年,校園中最浪漫的四年,步入社會後最酸澀的四年,一起美過,一起甜過,也一起苦過。這是我的點,也是我的痛,更是我的遺憾。

P.S.常遠唱張信哲的歌是這樣的:太想愛你是我壓抑不了的念頭,想要全面佔領你的喜怒哀愁,你已征服了我卻還不屬於我,叫我如何不去猜測你在想什麼。

P.S.1.我心裡張信哲的歌卻是這樣:不要對他說,夜裡會害怕,別說你多晚都會等他的電話,別說你只喜歡他送的玫瑰花,因為這些是我僅有殘留的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