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
这个新闻已经过去很久了,其实不是特别的想说什么,我对教育还是不太懂,说多了觉得会觉得自己特别幼稚,却也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今天重提只是因为邮件的订阅中又出现了这个东东,我倒是觉得它说的似乎已经很全面了——《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SOSO问问)
我个人的认为是:
如果有网友在评论说:“孩子至少说了真话,比那些口是心非回答“让梨”的好”。我想这类网友一定是觉得自己受到了应试教育的迫害,并把自己的撒谎的能力推卸给了曾经教导自己的母校,这是不对的。
我不敢说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对的,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就算曾经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但是它毕竟教会了我们起码的是非判断,以至于不让我们走太多的弯路,才让我们能够有能力活到现在。
如果有网友在说:“不应该要求人人都做圣人”。那么我想我们虽然不必要求每个人都成为圣人,但是我们有向圣人学习的必要,这才是使我们保持传统美德,且文明进步的表现。看看当今的社会,是不是我们忘记的太多了这样的美德,才会让很多人觉得这个社会缺少“安全感”。
我也遇到过困扰,在语文的阅读上,毕竟每个人能看到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其实细细想来,是不是除了阅读文章本身,是不是也应该“阅读”一下出题老师的出题的目的呢?啊,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工作以后,这种对对文字,对人的阅读越发的重要起来,因为背后的“故事”实在是…
所以我的答案是,第一,答案要完全靠谱;第二,要知道出卷老师的意图从而更加切合实际的回答问题。
孩子对自己答案的解释是:“我认为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的。”阿门,他的爹爹很郁闷,想不通如今的教育到底是怎么了。其实我更想不通的是这个孩子的爹爹的想法。
孩子认为孔融不会这样,所以就不会了吗?那这个故事哪里来的?为了教育下一代编的?好,就算是编的,那故事里的孔融也是让过梨的啊。
我认为,应该让孩子知道这种让梨的品格在这个年纪的孔融会想到,就是值得我们表扬的。记得小时候听到这个故事,我们都会觉得崇拜,从而学习模仿,并认为这才是懂事的表现,而现在孩子的想法如此应该和这位爹爹的引导有一定的关系吧?都是教育的错吗?不尽然吧。
老师的打叉叉打的很有道理,作为傍观者或者孩子的家长应该知道,也应该引导孩子知道,错误的不是题目,也是不答案,而是答案后的孩子的想法。打叉叉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如果你是孔融,你也应该向孔融学习,去让梨,尽管似乎已经有了一个分配的方案,也应该知道先人后己的道理。
这不是为了要强迫孩子撒谎,而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更明确的认知,或许方法上有少许欠缺,比如只是批了卷纸,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但是初衷还是没有错的,再者父母的正确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把责任推给学校,推给教育,这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不应该是如何让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阅读能力和品德教育而努力吗?
个人认为在这个叫兽和砖家涌现的时代,我们过多关注道德本身的时候,更应该考虑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一步步的教育孩子,但不要磨灭孩子的个性,万马齐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发。一道题道出了很多东西,就是说我们不应该问孩子,如果你是孔融,你会不会让梨;应该问的是,孔融为什么让梨,孔融为什么让大家喜欢。出题者本身的位置站错了,我们应该对事,而不是对人,当然中国历史上很多时候都在做着对事更对人的事情,但不能否认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允许多元化,就不能够否认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因为存在即是合理,如果大家都如孔融一般那么北大学子不会卖肉吧
这本来就是孩子的自由,我们的教育太死板了!
作为业内人士,我对大环境的禁锢感到无可奈何。忽略对思维的引导,加强了对教条的解读
我是对其不是很懂的,我个人觉得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者不可,当然我们也不应该把问题放大了来看,意义不大,再次强调,个人见解
@Always.Life : 很有道理
所以我都懒得写这些方面的文章,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你给学生以积极影响。
能引导一个也算是一种成功
国人教育就是这样,。。
我不愿意做这样的老师 ❗
老师是无辜的啊
@Always.Life : 我不愿意做这样的老师 也是一篇日志 就在我的感悟收集里面
是的,我同意你,但是,无辜的很少,我倒觉得敢于突破校正观念的老师少之又少~~
教育是一个越说越无语的话题~~
教改也跟 医改 和 政改 一样,听起来很华丽,最后全都被阉割了。 👿
有的时候我还在想,我们能在这里说这些话,讲这些我们认为的道理,也应该有一些我们所谓传统老师的功劳吧…
看了这条新闻的,很是无语,失望
一开始我也觉得孩子很无辜,而后现在自己的孩子出生了,我却有不这样认为,如果我的孩子不懂让梨的道理,那他就该死了..
中国教育,让我们虚伪。
从孔融让梨的问题上看,我认为不是虚伪,而是传统的传承的必须性
备选答案:切一半分享,不过有“分梨”的不好;咬一口,再给每人一口,不过有传染什么的风险。。。。最后啊,还是整个让出去吧,最保险
我认为这个题目老师可以让孩子自由写,不要打对错,但可以给个评语,积极引导下。
这是考试,不是作业,所以可能有一些偏差吧
这个不应该去责怪孩子!!!
没想过责怪谁,包括孩子,包括教育体质本身,只是就事论事
应该多放出一些开放性思维的题目!另外德育和语文应该划分开来!!
但话说回来,目前教育还是有很多很大的问题
完全分开的可能性是不大了,至少现在看来
我前天买水果,看到一张语文试卷,就是这样,一篇阅读理解,问从文章里读出了哪四点,回答在我看来,没什么问题,但却是错了三个,唉~~
要充分认清孩子的思维和我们的思维和教育下的思维是完全不同的三个方面。就好像我们喜欢看历史故事,但是故事并不等于历史,但似乎又在历史中出现过,也可能在民间被美化过,我们呢,要做的就是谈历史的时候别说故事,看故事的别用历史来吹毛求疵
这个正文字体阴影看着很难受,故意设置阅读障碍啊!
所以我的答案是,第一,答案要完全靠譜;第二,要知道出卷老師的意圖從而更加切合實際的回答問題。
你的第二点算不算是应试教育呢?
应试教育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也并非绝对,应试教育也他的好处。且,我说的第二不能强制性的说他是应试教育如何如何,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Always.Life : 其实这种问题还是不适合拿出来做题目的。如果小孩子排队拿梨,先到先得,即使他不让也没错,只要遵守游戏规则,没有从别的小孩手里抢大的就不算什么错。
我个人认为,如果在纠结什么算对什么算错的时候,本身就没有逃离所谓的应试教育,只是题目不一样,卷纸上的对错不是为了否定一切,但是好像我们不是……
现在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太谦让只能让他自卑吧。
应该犯不上自卑,这是美德呀
嗯,那天看到你發了這個圖片,還著實鬱悶了一下,這個孩子還真的讓老師頭疼,也許在家裡也讓爸媽頭疼。
應試教育也是對於人口大國的必須對策,否則又有什麼能做到更加公正呢?大家都要去清華北大,去最好的學府去最好的單位,那些一般的技能培養學校或者普通但不可或缺的部門還有誰能去問津?
个人还是觉得这道题的存在是有他的道理的。应试教育也不是真的就是那么的糟糕,不应该过分偏激的对待它……
唉。现实情况就是这个样子的。。。
本不应该出现在填空题里,应该至少是中学论文题目
孔融让梨确实应该是启蒙教育了……
这个古怪的社会,百态气千万象…… 😳
是我们想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