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容萱 Lorene Ren - p2609797243

前几日在晓鸟的博客中看他说买了几本励志的书,个人还是不太喜欢所谓励志的书籍,所以一看到总是想说上几句的,虽然曾经在大学时期也有过一段时间是很迷恋这些,现在家里的书柜上也还有一些这一类的书籍,但是除了擦书架的时候已经不会再动它们了。

一直都不建议身边的人去买励志的书籍,是因为虽然初看这类书籍的时候或许还有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但是再读的时候可能就会觉得空泛了许多,甚至会觉得那都是在夸夸其谈。没有人说那种书籍是一无是处的,是不值得学习的,但也不会是全部,慷慨激昂的一通文字之后很容易让我们不能理智的选择或者筛选其中的内容,所以我对他说:NO。

或者可能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当一个人在生活或事业上受到挫折的时候,或许会在励志的书籍里找到一点点的安慰(我只能认为那是安慰),可以激励我们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也很容易让我们爬起来之后不知道该去干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励志的书中很多时候不是说了多大话,说了大道理,而是把话说的太大了!

我们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是伟大的,不是每个人都是英伟不凡的,不是每个人都能作出惊天动地的事业的,但是至少我可以肯定每个人都是有他自己的价值的,而这种价值也不一定是非要由其他人来判定的,如果连自己都不能确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那还要别人说三道四有多大意思呢?

记得从上学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说我只会将大道理,而且干什么事情都能和大道理扯上关系,进而,很多时候本来想说的话,就都回咽到肚子里面去。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喜欢自己记录一些文字,留在网络。

当别人家的孩子立志要当科学家,成就一番事业,或者赚大钱的时候,我的外祖父只给了我一个要求:好好做人!

前段时间看《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时候,里面提到了曾经庄子的一句话:“道在屎溺”,颇有感受。

俗语说: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所谓道,庄子说道是业,或者赚大钱的时候,我的外祖父只给了我一个要求:好好做人!

简单吗?我觉得很难。难在生活的细节,每日虽不能三省吾身,但也要随时做好自我检讨的准备。拿什么检讨?大道理规范小细节

前段时间看《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时候,里无处不在的,无论生存的小道理还是治国的大道理其实都可以从我们的生活的得到一些提示。其实我更想说的就是,如果我们可以细细的品品当下的生活,所能获得的应该远远大于那几本励志的书,那几句慷慨激昂的话。

容祖儿 Joey Yung - p2327489471

以下的话只为诠释:百度很喷血,对道在屎溺的注释不是很完整,维基基本没有,不过还是让我找到了。

@原文: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

@大意:

东郭子请问庄子说:「您所说的道,究竟在那里呢?」;庄子说:「道是无所不在的。」;东郭子说:「请您明说吧,道到底在哪里?」;庄子说:「道就在蝼蚁身上。」;东郭子说:「怎么会在这么卑下的地方呢?」;庄子说:「道就在稊稗这种小草里。;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卑下了呢?」;庄子说:「道就在砖瓦里面。」;东郭子说:「怎么又更卑下了呢?」;庄子说:「道就在屎溺里面。」;东郭子越听越迷糊,实在无话可说了。
庄子这才说:「你问的话,已经背离『道』的实质了。以『道』来看万物,不论是蝼蚁、稊稗、砖瓦、屎溺……,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并没有贵贱之分。如果它们不合乎『道』,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既然已经存在,可见皆合乎『道』,所以我说『道』是无所不在的。」

@意涵:

我们往往把「道」看得太尊贵。实际上「道」无形、无相、无色、无味……非语言、文字所能形容,这「无」就是「道」的本体,它精微奥妙、不可思议,亦即《楞严经》所谓「罔象虚无微细精想」者。但是当「道」产生作用的时候,万物随之而「有」,这作用又是广大无边、妙不可言,故曰「天地之根,众妙之门」。

所以当我们认为「道」高不可攀、难以企及,就跟东郭子的想法一样,说的是道的本体。而庄子说的是道的作用:遍一切处、无所不在。

道家说:万物皆是「道」的变化,而本质其实是一样的,这又跟释家所说的「佛性」、儒家所说的「太极」不谋而合,可见只是名相不同,而殊途同归于「道」。


10 Responses to “道在屎溺”

  1. 无锡seo says:

    现在也没有太多时间让我去读书啊

  2. ixwebhosting says:

    不是不喜欢看书了,而是没有时间去阅读了

  3. C度 says:

    现在已经不太喜欢看书了!除了看些杂志!

  4. Save says:

    儒家和太極沒什麼關系. 太極這個觀念從上古伏羲就產生了.
    儒家并不推崇太極,只推崇”等級” 君臣 父子… 等級高的人做的不對時,誰敢反抗這個等級就要是違反”道”. 儒家-等級就是道 道就是等級.

  5. 晓鸟 says:

    个人而言,也是比较反感这类书的,但朋友推荐了,我也就买了..到目前为止读了不到50页,不说索然无味吧,至少没有让我继续读下去的冲动,权当是把书占为己有了吧…我更喜欢自己思考,…其实有时候别人的经验总结,不需要大篇幅的读,之所以是总结,就简短的一句话,甚至几个字,每个人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心态不同理解也不同,收获也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是在吸收,就像吃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