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小市民,我不知道應該如何理解這樣具有建設性的意見的關於未來城市發展規劃的“路線圖”。
只是有少許的困惑不能夠輕易被揭開,比如安全問題,交通隱患問題,比如雜訊問題,公攤面積問題,物業問題等等。
當然,我完全相信這樣的重要的《若干意見》其理論上是好的,目的也是好的,付諸於實踐也是沒什麼問題的,可是領導們呀,你們住慣了大院,卻想來拆別人家的圍牆,確實是有點讓人難以接受呀。且不說當初我們削尖了腦袋,榨幹了口袋不就為了能選擇一個合適居住的社區嗎?我這貸款還沒換完呢,您就要拆呀,這合適嗎?
領導們是說了,街區制推廣不會一蹴而就,在制定具體規劃時,必須注意完善與之相關的配套措施。領導們還說了,建築區劃內的道路、綠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等,都屬於業主共有。未來,街區的道路、綠地、停車位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如何分配,還需要在法律上有明確規定和細分,絕對不可以是一個糊塗賬。領導們又說了,解決好停車問題、物業管理問題、環境問題、住宅區內公共空間等問題,是實現住宅街區化的前提。可是領導們呀,我聽不太懂呢。
社會上的大事,大決策,大規劃,我是不懂的,可我明明白白的能感覺到,如果您拆了我的牆,我的娃,鄰居的娃,我們社區的娃們想在樓下撒歡玩一會兒的地兒沒了,想找個既安心又減少安全顧慮的地方少了,起碼要穿過若干條街,走到幾公里以外才能找到一個廣場或公園,這樣做算不算是解決了交通,限制了孩子呢?
我們單位門前就設立有人行斑馬線,目的顯而易見,但是面對呼嘯而過的汽車,每次過馬路都能讓我有一種重生的錯覺,像我這種在馬路中“廝殺”慣了的人來說,能夠深深的體會到,一旦形成了交通隱患,想要徹底避免那真是天方夜譚,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小街道,窄街區,又不能設置紅綠燈,又不是全天候視頻監控測速,安全的保障從何而來?而這些還只是針對成人來講,那麼還有多動的孩子們呢?想一想都是心驚肉跳。
最常見的街區制是,樓上住人,屬於私有空間;下麵做生意,屬於商業空間或者公共空間。這樣一來,沒有圍牆的街區制就能將封閉社區內的其他資源公共化,例如綠地、停車場、小商鋪等,帶來更多的商業活動。這些神經末梢被啟動,整個城市的經濟會更有活力。
就以上的這條我是最深有體會的就是這種街區制帶來的雜訊污染,我也相信有很多人由於沒有經濟實力幾乎和我一樣,處於一種無奈只能選擇這樣的樓盤,切實的體會是這樣的,容我向敬愛的領導們報告一下:週一至週五,白天在上班,我不清楚,週六和周日在家的時候尤其的讓我煩躁,樓下的商網放著各式各樣的音樂,各樣格式的叫賣,推著小車的商販放著10樓以上都能聽清楚的叫賣錄音,真是爹能忍,孩子也不能忍,或許說大人也就算了,但是打擾到小朋友(尤其是尚在繈褓之中的)睡午覺,我個人就覺得有些厭惡至極了,可是沒錢買更安靜的社區,買了看意思也要拆,可怎麼辦呢?
如今的房子的面積的計算都是實際使用面積和公攤面積的總和,其實我就是想知道,街區制之後我公攤出去的那十幾平米能給我細分出來嗎?沒別的事情,我就是想畫個圈,插個旗,然後宣誓一下主權,表達一下我依然領土完整的心願,並沒有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存在。
P.S. 我覺得這裏面有一個詞用的特別的好:原則上。
相关新闻:
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_新浪新闻 http://news.sina.com.cn/c/2016-02-22/doc-ifxprupc9626385.shtml
党报:拆小区围墙 非拍脑袋决定_网易财经 http://money.163.com/16/0223/07/BGG9H6GG00251LK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