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June, 2015

抗日神剧:国民军血染台儿庄

Tuesday, June 23rd, 2015

MY BATTALION

雖說是神劇,好歹算是國軍抗日,比起一年打掉倆碉堡的八路神軍和無情的內戰比起來,還是國軍抗日看起來更讓人覺得舒服,赤裸裸的直面激戰,面對國仇家恨,面對戰爭與死亡,不用躲躲藏藏,憤怒多一些,對日的情緒更真實一些。因為打的苦,因為打的難,因為他們的犧牲,憤怒,堅決與無奈。

廖光義是國民軍抗日將領的一個縮影,要知道國民軍中這樣的抗日將領不勝枚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當廖光義終於可以釋放的那一刻,完全可以體會一個軍人消滅倭奴保衛祖國的急切盼望。最後他血戰到底,戰死沙場,對於一個將軍來說是悲情的,更是壯烈的,至少他死在對的地方。

廖光義說,打剩下一個營我當營長,打剩下一個連我當連長。雖然這話是是抄襲後人的話,但這話放在抗日戰爭中比留在朝鮮戰場上更容易讓人感慨。同樣的,更有戴安瀾將軍冬瓜保衛戰前立下遺囑“如果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團長戰死,營長代之……以此類推,各級皆然。”一樣的英雄氣概,一樣的壯志未酬…

作為後人,讓我們為那些在抗日戰爭中戰死的將軍們敬禮。他們不是非要死在戰場上,他們中的很多人其實可以選擇離開,可他們偏偏選擇留在了戰場上。

湯恩伯的為人似乎很成問題,這個讓日本人聞風喪膽的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台兒莊戰役時應該是中將),不僅僅是狗日的岡村寧茨不喜歡他,就連國共兩邊也是十分的不喜歡他,即使是他的湯軍團少嘗敗績,即使在台兒莊戰役中湯軍團之功不可沒。

日軍作戰勇猛,可惜有了小島這樣的二逼軍官,實在也是因為國內政策需要,可以理解,可以理解。當然,或許也是因為國內政策的需要,所以國民革命軍的營副是共產,這似乎成為了一種必要的存在。

再一次看到了川軍的勇猛和犧牲,這讓我十分懊惱,東北三省似乎在中國抗日的歷史裏完全被抹殺了,這似乎一大半的原因要歸結在張學良的身上,如果他有當年大帥的一半的氣魄,何至東北今日。一時間又恨,韓複榘決定撤出濟南城,就被蔣校長給嘣了,為什麼不也嘣了那個丟棄三個省的張學良呢?莫非這胡人之地確實沒有多少人在乎嗎?

P.S. 神劇之所以被稱為神劇,那是因為他總有神的一面,比如主角總是無敵的,可以百分之九十九忽視物理攻擊,偶爾受點小傷,都是瞬間能好的(雖然大結局的時候他還是掛了,掛的也是那麼的不自然)。在正統的紅劇中,國民軍永遠在製造摩擦,在國民紅劇中,八路總是在積極配合,而國軍總是很享受,並不在製造摩擦,是一條心的。在八路中總有國民變節,在國民中總有八路在宣傳。這是大環境,暫無法改變。

P.S.2. 無論是否神劇,無論是否國共抗戰歷史上的盤根錯節,他都使我感動,我能感受到除了神的一面,也感受到了抗戰的不易,在民族仇恨面前,放下了很多固有的“堅持”,正面的,無論他是誰,國民軍也好,共產部隊也罷,趕出侵略者,為無辜死難的親人,國人報仇,在這裏不需要政治,不需要階級,就像李宗仁將軍在電話裏對池峰城將軍說的一樣,“部隊決不許撤,打到最後為止,士兵打完了你填進去,你填過了我再填進去。”

台兒莊戰役:
戰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田鎮南、關麟征、池峰城、王銘章等抗日將領指揮。戰役期間,中國抗戰最高統帥蔣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視察、督導、調配兵力。
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
向英雄們致敬

没有天生的坏人,也没有天生的善良

Monday, June 8th, 2015

Once Upon a Time

突然發現一個很亂套的家庭關係:皇后是白雪的養母,白雪的女兒是艾瑪,艾瑪的兒子是亨利,亨利是皇后的養子,亨利還是貝爾的兒子,貝爾又是戈登的兒子,於是戈登又稱為了亨利的爺爺,王子是亨利的姥爺,皇后是王子的岳母,即又是亨利的曾外祖母……,主啊,帶我走吧!!!

不同的童話人物因為不同的事件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前世的因,今世的果,今世的果又是前世的因,這和<閃電俠 >倒是有幾分相似。好吧,其實好多故事都會存在這樣的因果關係,科學不科學我不知道,但是我信了。

睡美人雖然是受到了詛咒,但是夢中的世界也是真實的,在某一時刻,或者說某一段時間裡,睡覺居然成了她的工作,因為兩個世界的人需要交流,而約會的地點就是她夢中的世界。還有就是曾經一度我希望的結局中睡美人最終和木蘭走到了一切,是我邪惡了嗎?

我不明白,鐵鉤船長什麼時候會的魔法,還能偷走一顆心……

瑞金那是可憐的,她有一個她愛的父親,更有一個她心愛的兒子,可無奈她還有一個更加坑人的媽媽,這次,真的是坑媽了。

我從來沒敢想過,傑克是個女的,還殺過龍,殺了巨人,可是沒拿到豆子又被巨人殺了,被男人拋棄的傑克看來再也不能和自己的媽媽養著下金蛋的雞,聽著能自己彈音樂的琴,過著幸福愜意的生活了。

我發覺我越來越愛上這電視劇了,怎麼可以想像,白雪公主的孩子和侏儒怪的孩子生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還是擁有者魔鏡的皇后的爸爸呢。

Once Upon a Time

不排除有一些父母是惡毒了一些,兇狠了一些,可當朗普斯金說他最終的幸福就是他的兒子的時候,我卻深信不疑。即使他曾經惡毒過,兇狠過,也曾經一時的懼怕放棄過自己的孩子,但是這並不能表示他便不愛他的孩子。

當然,這對作為兒子的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而對於父親來說,可能情感會變得相對複雜起來。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瑞金那的身上。

當我知道彼得潘就是朗普斯金的父親的時候我已經感覺不到驚訝了,編劇的必須相互聯繫的執著我已經漸漸的習慣了,而所謂的童話,不過就是一個媽媽打兒子,媽媽就被姥姥打的故事。

童話鎮看到第三季的結尾才看出點門道來,當然這是智商的問題。我們無法改變過去,或者說我們總是簡簡單單的以為改變過去就能塑造現在的自己,所以才總有那樣的問題,如果回到過去,你最希望回到哪裡?這是一種逃避,一種沒有勇氣的說辭。無論過去是哪裡,是誰影響了自己,讓現在的自己變得不夠美好,我們都可以從現在開始為之改變,而且無論何時,都不會晚。